来源:经济参考报
据媒体日前援引国家质检总局近期发布的《“十二五”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称,“十二五”期间,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5年来共检出不合格食品6.8万吨、价值1.5亿美元,来自109个国家和地区。几乎所有种类的进口食品,均有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情况。
“民以食为天”。近年来,舆论对食品安全的话题表达了极大关切。有网民表示,对于“洋食品”也要擦亮眼睛,理性看待。也有网民表示,进口食品安全是我国食品安全的一面镜子,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真正有效的方式是加强监察力度,对食品安全犯罪从严从重从快打击,重建人们对国货的信心。
理性看待进口食品
网民认为,应该理性看待进口食品。国内传统食品的“审美疲劳”加上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使得很大一部分消费者逐渐把眼光投向进口食品。“进口食品”一词在很多消费者心目中不但是品质生活的象征,更是食品安全的保证。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洋食品”也不安全。
网民“山尖百合”感慨地说,外国的那些大牌食物吃了也未必让人安心。网民“宋鹏玮”则表示:“看来并非进口的就是好产品,必须擦亮眼睛理性对待。”
网民“麻辣烫不加麻不加辣的左卡西司机”说:“(进口食品)不符合中国标准,那为什么在老百姓心里面是安全可靠的呢?为什么没有大规模出现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和苏丹红等重大事件呢?”
网民“-阿神-”说,反观国产的食品安全卫生问题,食品安全监察机构必须多花点心思在国货上。为什么人们花更高的价格购买进口食品?不正是管理失效的后果么。
大力打击食品安全犯罪
网民“柏高然”认为,鼓励大家买国产食品是可以理解的,但保障食品安全真正有效的方式是加强监察力度,随时抽查监控质量,“国人不是崇洋媚外,而是对国货失去了信心。”
多数网民表达了大力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的心声。网民“朱贤章”说:“凡是牵涉到食品安全的犯罪必须从严从重从快打击。”
网民“郭元鹏”说,相比本土食品,跨境食品供应链更长更复杂,食品原料生产、成品加工、运输储存等各环节已超越了国界。各种因素给跨境食品质量安全保障带来更严峻的挑战。更应该思考的是,进口食品有问题,不该是自我陶醉,而应该成为一场反思,这个时候我们最该做的是如何让自产食品实现“质量当自强”,赢得消费者认可。
- 免责声明:
- 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10-5718 0536
- 3、本网欢迎作者投稿,投稿邮箱:zhouyx@accfutures.com(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