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座谈会探讨农民增收致富长效机制
时间:2014年2月22日 地点:农民日报社12层
孙林(农民日报社总编辑):各位领导、来宾,各位专家学者,新闻界朋友们大家下午好。又是一年相距时,这几年每到春节过后,一号文件发布不久,大家就相聚在一起,邀请专家、领导解读一号文件精神,到今天这个活动已经是第六届了。这次我们开一个圆桌会议、座谈会,围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座论。今天座谈会在两个方面与以往不同,一是邀请到了基层领导来介绍案例,二是请报社中层干部和记者参加,把座谈会变成我社学习贯彻文件精神、指导办报的培训会。
首先介绍出席本次会议的领导,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黄守宏,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振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柄生,中华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翟惠生,农业部总经济师孙中华。
下面我介绍各位领导和嘉宾,介绍完后请大家一并鼓掌,农业部政策与法规司司长张天佐,中国青年报总编辑张坤,中央电视台农业节目副总编辑傅雪柳,健康报社社长王硕等。来自地方的领导有: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书记佈仁,河南省西峡县县长李德成等,参加今天座谈会农民日报社领导有党委书记社长唐园结等。我们特别给大家介绍本次活动支持单位永业集团董事长吴子申,永业集团总裁程坦,让我们对参加座谈会的各位领导和嘉宾、各位新闻界朋友到来表示衷心感谢和热烈欢迎。
柯柄生(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我就讲一个问题,粮食安全问题。十年粮食增收,这是一个历史奇迹,但是必须看到我们粮食供求关系依然紧张,将来挑战更大。
首先是粮食等农产品需求的增长被大大低估,现在流行官方判断是每年粮食增长100亿斤左右,我估计实际每年增长是200多亿斤。粮食增长原因,一个是人口增加,另外一个是收入会拉动需求,第三个原因是工业生产对粮食的需要,还有一个非常重要因素就是农民工的消费。现在我们的食品消费的统计,2.7亿农民工是没有被统计在内的,后来去年我们做一个调查,6个城市4000个样本,调查结果显示,当然是很初步的,农民工粮食消费水平,包括原粮包括转化产品的,比城镇居民高50公斤,比农村居民高120公斤。这个结果与我们的逻辑题干是相当一致的。农民工每年增加1000万人,这一部分对粮食增长的需求也是非常大的。
新增粮食需求主要不是口粮,口粮是有限的,我们的人均消费,无论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口粮的消费是逐渐下降的,但是转化产品是不断增加的。有一个观点,认为口粮重要其他转化产品不重要,但是只要粮食短缺,即使是转化产品短缺,结果是粮油蛋奶的价格立刻调整。不是只有口粮影响大,加工产品影响不大,这个观点一定要批评,饲料粮作用,转化产品作用非常重要,几乎和口粮一样重要。
这是需求方面,生产方面挑战也越来越严厉,我们挑战是什么?就是如何用越来越少的耕地,越来越少的水资源,越来越少的劳动力,越来越高的劳动力价格生产更多更好的产品,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应对挑战首先认识非常重要的,对于我们国家粮食安全现在的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尽管我们粮食十连增,但是我们粮食供求平衡的挑战现在就已经很突出,将来会更加严峻。
那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保护耕地。另外一个是农民组织问题,规模化问题等。规模化由市场来决定,而不是人为推动,靠市场形成规模越大一定效率越高,包括土地生产率。关键是科技,要解决我国长远问题,关键要科技,为什么呢?土地越来越少,单产量越来越高,如果没有技术的改善,规模越大的话单产还低。河北小麦深耕技术,农民一看很好,增产15%-20%,深耕技术很简单,但是农民每户10-20亩地没有办法深耕,农民要求这个技术,我们就让他们自己组织规模化土地,100亩、200亩进行深耕,后来我把这个跟我们报社领导说之后,报社派一个记者专门写了一篇《土地不流转也能规模化》,也就是土地还是各家的,但是通过技术联合起来,说明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没有真正的科技,没有技术突破的话,仅仅靠归集在一块形成规模化不可能的。
我们这些年来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应当是在增加的,但是远远不够。解决农业科技问题涉及到很多各个方面的原因,包括管理体制问题、机制问题、队伍问题、条件问题等等,当然最基础是经济投入。近年来农业科技投入较大研究,我国农业科技投入强度,也就是科技投入占农业净产值比例不到0.7%,显著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发达国家占2%到3%,也低于印度水平,印度水平0.9%,同时也远远低于国家总体科技投入强度即占GDP比例1.97%。还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有16个,只有一个属于农业领域,这个农业领域题目是“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但是由于谣言误解等,这个项目投入目前还大大降低。所以我觉得科技问题是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确保我们国家粮食安全。尤其面临严峻资源人口各方面压力时候,把这些农民留在土地种地不可能,只能是越来越少的人种地,但是要求越来越高的生产力,只能靠更发达更先进的科技技术才能解决这个问题。用越来越先进科技技术在现有土地上生产出越来越多的农产品,一定要加强农业科技,我当校长不离本行,整天琢磨这个事,农业大学存在价值和意义就在不断培养人才,创新科技,服务社会,不断提高我们国家农业科技水平。
孙林(农民日报社总编辑):下面我们请农业部总经济师孙中华做报告。
孙中华(农业部总经济师):刚才听了几位领导发言很受启发,我们今天座谈会的主题是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其实途径是比较清楚的,我们分析一下农民收入的构成就知道这个劲应该往哪使。大概念是这么三个,农民收入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务农收入,或者家庭经营的收入,家庭经营收入在不断降低,好像2012年的数据,大概是40%;第二个方面就是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工资性收入,这一块比重越来越高,2012年数据大约43%。最近看有的材料介绍,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已经超过家庭经营收入,位居农民纯收入第一位;第三块收入就是转移和财产性收入,这个比重比较小,大概也就10%左右,可能还没有。要让农民增加收入,让农民富起来,无非在这三个方面下工夫,要让更多的农民离开农村,到城里去打工,去获得工资性收入,让更少农民种更多的地,提高耕种效率,农民财产权利赋予的更多更充分一点,让他有更多财产性收入,国家给农民多补一点,让农民有更多的补贴性收入。现在的方针政策也都是这样在每个方面努力。
我想说的就是务农收入这一块怎么办?科技可以提高产量,提高品质,靠提高价格能够增加收入,但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制约。我认为更多要靠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来提高规模效应,这一块潜力巨大,目前也是具备一定的条件,我感觉就是要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高务农效应,增加农民收入,富裕农民的重要途径。对此三中全会是这样讲的,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鼓励有条件的农户流转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近些年来与我们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入,特别是与农村大量劳动力进城就业相适应,农村土地流转呈现了一个加快的趋势。到2013年底,(农业部最新预计统计的数据),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面积达到了3.4亿,是2008年的3.1倍,流转的比例达到26%,,这里的比例就是流转土地占农户承包地的比重,我们用农业系统统计的家庭承包面积而不是实际上的国土部门统计实有耕地面积,四分之一的地流动了,这个比重比08年提高了17.1个百分点,2001年到2013年四年间流转的比重分别每年提高幅度是2.7、3.1、3.4和4.8个百分点,速度很快。经营面积在50亩以上专业大户,2012年达到287万户,平均耕地面积约为200亩的家庭农场超过了87万亿。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调动经营主体增加投入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总的看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平稳健康的,但是在快速发展中出现了关注的问题。
三个问题比较突出,一个问题就是有些地方强行推动土地流转,采取下指标、定任务等方式,片面追求土地流转的速度、比例,从而违背了农民的意愿,侵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这种现象我看面并不少,可以看到一些党委政府下发文件里面都把土地流转作为一项考核目标。有些地方到村里看,整村土地流转给大户企业了,因为很多像50多岁,特别60多岁农民,外出打工没人要,但是还是有劳动能力,种地是可以的,但是上级要求这个村都要流转出去,人家不同意,不愿意签流转合同,然后基层干部发动干部逐家逐户做工作,逼这个户签流转合同,这种现象很多。那么这不是违背农民意愿吗,侵犯人家合法权益吗?
第二就是非粮化,非农化,凡是大规模流转的,尤其流转给一些大户,或者是企业,种粮食比重很低。因为一亩地要付给农民租金,一般达到1亩地一千斤小麦,也就是就1200、1300块钱,要让农民种地,一亩地要有正收益,只能是种高价值的,现在比较多的就是蔬菜、花卉、水果。当然对生产经营主体,要按照价值规律决定种什么,种多少,但是从宏观上来讲确确实实有一个影响粮食安全的问题。更严重的是非农化,非农建设,而且目前有不少的地方已经搞非农建设,我看过的地方凡是整片流转,不少都搞了农家乐,盖了餐馆,建了旅馆挖了鱼塘,虽然比重不是很大,但是这一块收益很高,那么非粮化,非农化目前土地流转第二突出问题。
第三突出问题就是目前流转市场不健全。有些农民愿意流,他流不出去,找不着市场。现在从乡、县两级建立服务平台的,全国只有三分之一,然后流转管理滞后,还不适应目前经济需要。那么这次总书记所说要提高治理能力,农地到底怎么管,我们法规滞后,尤其我们的执行力还比较差,的这是对我们农业工作提出一个新的挑战。
所以引导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当前我们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一个重大的问题,那么要使我们规模经营和土地流转能够健康的发展,我认为有六个问题要解决好:
第一要坚持积极稳妥的总基调,要严守底线,防止走偏。发展规模经营肯定是一个必然趋势,这个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要有一个过程,发展规模经营,不能够脱离我们国家人多地少这样一个国情,农情,要与林地关系相匹配。要算帐很简单,一个北方农户种到100-120亩,南方种茶种到50、60亩,这个农户获得收入大体不低于外出务农收入,一年家庭年均收入可以达到4万以上,大体上跟外出务工差不多,使得务农获得一个体面的收入。假定我们一个农户要达到100亩来算,那么这样只需要2000万的农户,我们现在总共农户2.3亿户,里面有搞农业大概是1.89亿户,那么扣除了2000万户,那剩1.6亿农户干什么去?所以道理很简单,方向是个方向,但是这是长期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坚持方向的必然性,过程的渐进性,千万不要着急,要对中国农业化现代化要有点耐心,一定要有耐心,因为这是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一着急就出偏差,这个偏差就是会侵害农民的合法权益。我们一方面要看到这个方向的必然性,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示范引导,不断创新,又要看到过程的长期性,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搞大跃进。衡量这个事的标准有三点,就是要使我们土地流转规模经营跟城镇化的进程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相适应;要跟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水平的改进相适应,要跟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相适应,能够做到这三个相适应,就比较好把握了这个规模经营发展的比较正确的一个基调。
第二条土地流转一定依法有序进行。我国家有土地承包法,对土地流转在这部法律有明确法律规定,一定按照法律要求规范有序引导土地流转,土地是否流转,流转的价格,流转方式均由承包农户来决定,严禁以定任务下指标方式推动,严格以土地流转之名搞非农建设,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同时我们要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方针,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让承包农户能够放心的流转土地,通过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加强合同管理,保护流转双方的权益,通过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来放活土地经营权。
第三就是要引导规模经营形成合理的土地经营规模,要从我国人多地少国情出法,把握好土地经营规模的适度。要依据当地已有条件,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因素,提出本地不同产业、品种、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适宜标准,然后对于符合适宜标准的,政府的优惠政策优先倾斜,对于不符合标准的不能享受支农惠农的优惠政策。通过政策来调控,防止大规模的流转,从国情出发,从农情出发,目前不适合超大规模经营主体去耕种那么多地,超大规模虽然劳动生产力上去了,整个农场的效益高了,但是他排斥了农民的就业,对其他农民不公平,另外超大规模的土地产出率,单产水平多数是低的,单位面积产出也不符合我们国家人多地少的国情,这就要处理好劳动生产率跟土地产出率的关系。
第四观点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坚持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培育多元化的经营主体,我在这里就土地而言,我认为应该引导的方向就是加大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尤其是家庭农场,就是家庭农场基本特征就是劳动力是家庭的成员,而主要不是靠雇工;他是专业务农,整个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务农的收入,那么这样一个家庭经营规模,既充分利用了家庭劳动力,又克服了超小规模用户的意识不足,这应该是重点关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于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引导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但是要防止归大堆。对于企业我们应该重点引导,企业从事农产品的收购、加工、储运以及一些粮种的繁育等这些领域,尽可能要把地留给农民种,而不是盲目的引进工商资本大老板。三中全会讲可以引导企业参与土地流转,但是中央又有一个规定,对于工商资本承租农民地,要建立严格准入监管制度,对于不符合法律规定,不符合政策导向的要加以限制。另外必须建立风险保障机制,他要租赁,一定要拿出一部分钱来押在第三方,万一经营亏损了,就要用风险保障金加以弥补,弥补农业损失,这两条都是明确提出来的,现在农业部正在制定这两个制度。
第五条发展社会化服务,我们虽然通过扩大土地规模会提高务农效应,但是毕竟有限,再一个即使规模比较大农户,也包括合作社,也仍然需要外部提供服务,通过做好深化服务弥补我们土地经营规模过小,也能够实现一个更大范围内的农业规模效益的提高,所以中央一号文件对社会化服务也非常重视。
最后一条就是要完善规模经营和土地流转的有关政策,这方面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我们要把政策要落实好,包括财政、金融、土地等方面的政策,特别是要落实好新增的农业补贴要优先向规模经营主体倾斜的政策,在土地流转方面,要落实好对流出农户进行补贴,要建设土地流转的市场等等。
孙林(农民日报社总编辑):下面请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张天佐司长做报告。
张天佐(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农民收入是永恒主题,我想今天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多重并举,多管齐下谈一下观点性的意见。2004年以来在国家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宏观背景下,农民收入保持持续快速增长,首次实现改革开放以来十连快,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大亮点,同时农民收入增速连续四年超过了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速,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呈现一个逐步缩小的良好态势,这是非常可喜的局面,但是从农民收入基本发展基本趋势和内部构成来看,我们感觉到增长的基础仍然不够稳固,增长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我是从两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
第一,我们从外部的增长的环境看,一方面我们农业生产的成本快速上升,而农产品销售的价格上涨空间已经十分有限,所以我们农业经营性收入的增长面临相当大的难度,这直接影响到家庭收入增长。
第二,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工业领域转型升级,这几年GDP增速在下滑,我们很多的领域过剩的产能在进行调整,所以在这种大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农民工转移就业的空间和工资收入大幅度增长的这种幅度都会受到一定制约。最近据我们一些调查,我们认为当前从招工来说,招工难和就业难是并存的。媒体可能更多地报道是沿海和一些大城市周边招工难,但是在很多地方由于多种因素,就业难是并存的。有的是农民工工资收入期望比较高找不到相应的职位,有的是就业岗位要求,技术性比较强,所以这种招工难,就业难并存。这几年企业用工成本快速上升,随着整个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我们认为农民工转移经济空间和工资增长幅度在未来一段时间都会受到一定制约。
第三,农民财政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比例非常低,大幅度增长需要制度层面有一个大突破,这是一个方面,我们从外部增长空间来看。一方面从内部结构来看,三个方面差距继续拉大,一个城乡之间绝对的收入差距继续拉大,从全国来看,我们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从2004年6485元,人均年收入差距扩大到我们2013年的18058元,这种扩大趋势仍然继续,比如2013年2012年相比,这种收入差距又扩大了1410元。第二不同地区之间城乡差距继续拉大,我们一些发达省市,比如浙江、上海、北京、江苏这些发达地区居民收入差距已经降到了2.5比以下,而比较经济欠发达甘肃、贵州这些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在3.5比以上,有的接近4比1。第三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继续拉大,如果我们把农村人均纯收入按照5个等级进行分组,2003年最低收入和最高收入两个等级差距为5481元,到了2010年最低收入和最高收入这两个等级的收入差距达到了12180元。那么据我们分析,2010年为例,大约近60%的农户收入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也就是说我们的平均数掩盖了我们农民内部的巨大收入差距,要让农民真正富起来,要让他收入不断增长,必须多筹并举,那么刚才很多领导讲很多观点,很多途径,我想从四个方面简单介绍一下观点:
第一,要建立健全农业生产的支持保护体系,稳步提高农民的家庭经营收入。实际近年来农民收入过程中家庭经营收入占比不断降低,我们现在占比从2009年49%已经下降到2013年42.6%,这几年下降6.4百分点,特别来自第一产业收入已经下降到30%左右,今后发展下去我们认为这个比例还会降低,虽然占比下降,但是我们认为家庭经营收入是以农业为主的广大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也是我们很多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农民一个主要收入来源,所以家庭经营收入对农民生产和生活是影响最广一个领域。因此要建立健全农业生产支持保护体系,这既是保障国家粮食和农产品稳定发展需要,也是保障广大低收入农民基本生存需要,所以在这个方面从国家财力安排,政策改善上应该更多倾斜,我认为重点四个方面。第一建立科学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让农民从事农业生产能够获得合理收益,今年开始国家在大豆和棉花两个产品和部分地区做目标价格进行试点,这是非常重要的导向;第二就是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让农业稳产高产;第三风险防范角度来说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化解农业灾害风险;第四方面就是要创新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产销经营模式,减少流通环节和营销成本。这四个方面实际上相辅相成的。提高生产能力能够保障产出,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能够取得合理的收益,创新生产资料的经营模式和农产品产销模式,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流通费用,能够及时进行销售获得合理收益,当然农业保险制度完善化解自然风险。
第二个方面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稳步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工资性收入占比已经有2009年40%提高去年45.2%,成为我们农民收入过程中的最重要一个方面,那么在去年农民收入绝对量增加中,工资性收入对增收贡献达到59%,所以农民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影响农民收入最大方面。 我认为这个方面的着重点是要创造制度公平的环境,来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重点三个方面,第一方面应该建立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的制度,要完善劳动就业的市场,推进劳动的合同制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劳资双方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通过制度化建设保障合法权益。第二方面我认为应该加快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主要加快推进农民工医疗、养老、工商等这些保险制度建设,而且推进城乡一体化。第三方面应该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城镇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
农民收入第三个方面我认为应该激活农村资源,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资源方面农村的“三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承包地、宅基地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应该是未来农民收入增长最有潜力的方面。从现在看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规模经营的发展以及农村改革的推行,激活这些资源应该说具备了良好条件,但是激活资源需要一套制度保障,主要是五个方面制度,第一方面加快推进农村“三地”的登记,明确权属,这是一项基础性工作;第二方面要建立健全农村资产公开透明市场交易体系;第三个方面应该加快制定农村资产抵押、担保、转让的有关方法,盘活资产;第四推进产权改革,制定集体收益的分配管理办法,保障广大农民能够合理的享受到集体资产的这种分配权益;第五方面完善土地征收制度,确保对农民合理补偿和安置。
最后一个方面我认为从农民增收角度,还应该加快延伸农业的产业链,拓展农业的功能,这样扩大农民增收空间。实际农业效率低,除了农业自身规模以外,还有农业产业链延伸不够、农业功能扩展不够的问题。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很重要,第一方面就是延伸农业的产业链,把农业生产从产前、产中,向产后延伸,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和品牌建设,提高附加值;第二方面在适应地区适当拓展农业的功能,把农业从单一产品生产功能向文化功能、休闲功能、观光功能以及生态功能多方面延伸,从单一效应向多效应拓展,通过这些举措增加农民收入。谢谢大家。
孙林(农民日报社总编辑):下面有请中国农业银行三农总监赵忠世。
赵忠世(中国农业银行三农业务总监):如何让农民富起来,我讲三个观点,第一要帮助农民了解掌握金融知识,我觉得这非常重要,因为现在一方面农民对银行信贷服务的可获得性特别差;另一方面农民对金融服务相关知识了解不够。农民不知道怎样才能得到银行贷款,这是一个大问题,在农民致富的路途上,过程中,金融的力量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巨大的,金融的杠杆的效率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农民不了解,不掌握,这是大问题,社会跟有关方面都应该在这方面下大工夫,帮助农民了解掌握金融知识。
第二个观点,要帮助农民找到可以稳步致富有效载体和渠道。社会有关方面,政府,银行都应该在这方面下工夫。从农业银行这几年服务三农服务农户的比较有效,比较成功的模式来看,有六种模式可以借鉴:一、龙头企业带动模式,我们希望中国多出现像永业集团这样的龙头企业,农业银行这几年支持的永业集团、新希望集团、双汇集团、雨润集团等这些龙头企业,他们发展起来,带动了大量的农户稳步的致富,这是一个有效的模式。二、特色农业带动模式,特色农业是市场化程度高,经济附加值高的农业,农业银行去年底刚刚和云南省政府形成一个协议,支持云南烟叶、中药材、茶叶、水果等特色农业发展,要探索怎么样建立起特色农业。三、专业市场带动模式,像山东蔬菜市场,义乌小商品市场等,在一个区域一旦形成一个辐射面广这样专业市场,可以带动一大批农民农户致富。四、产业集群带动模式,产业集群带动模式向浙江省的乐清,千家万户做低压电器,因为在那里形成了一个高效率的产业集群。五、高新技术带动模式,农业银行服务的陕西省杨凌高科,我们给他们授信20多个亿,杨凌高科的新农业技术带动的农户遍及20多个省。我们要帮助农民找到稳步致富的有效载体和渠道,这几个模式是非常好的模式。
第三个观点,要帮助农民解决贷款难、抵押担保难瓶颈制约,这个问题从两个层面化解,第一,金融部门创新产品,创新抵押担保方式,农业银行退出了很多解决抵押担保难的方式和产品,比如林权抵押担保,仓单抵押贷款、水域养殖权抵押贷款,现在我们要按照一号文件要求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围绕“三地”来创新产品;第二,从社会政府层面来讲要办好两件事,一件事就是大力建设信用村,信用乡,信用镇,信用村乡镇建设到位,可以免担保贷款,要大力倡导诚信建设,另一件事就是政府出资组织建立农业担保公司和农业风险保障基金,这两个问题解决,农民的担保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农业银行在甘肃省的合作特别好,甘肃政府出资建立了60多家担保公司,一个县一个担保公司,每个担保公司大概是3000、4000万资金,我们农业银行发放贷款,现在已经贷款67个亿,辐射10多万个农户,从事养牛、养羊养殖业。内蒙古财政把用于扶贫的资金集中起来,以县为单位成立农业风险保障基金,农业银行对建立了风险保障基金的地方进行免担保贷款,这也特别好。
我就讲这三个观点,一是帮助农民了解掌握金融知识,善于向银行贷款来经营致富,二要帮助农民找到稳步致富渠道模式,第三要帮助农民解决好贷款抵押担保这个难题,谢谢大家。
孙林(农民日报社总编辑):接下来请本次座谈会的独家支持单位永业集团董事长吴子申为我们介绍公司助农增收的好做法。
吴子申(永业集团董事长):非常高兴每年一度与大家聚在一起讨论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这个话题。每年我们都来这里学习聆听专家、学者解读农业新政策,永业是在我们国家三农政策的春风沐浴下成长起来的,我们觉得让农民富起来是我们企业的使命与责任。
企业服务于农民,如果农民不富裕,企业也不会有饭吃有发展。如何让农民富裕?两条路,第一是让农民增加收入,第二是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也就是少花钱,多收入。永业到今年从事三农行业已经有13个年头,在全国800多个县35000家科技服务站贴身服务农民,并在这个服务农业服务农民的过程中取得了企业自身的发展,永业在过去三年中累计向呼和浩特缴纳近5个亿的税收,应该说永业走出了一个资源增值,用户增收、企业增效、地方增税的循环机制路径。
永业从一产业进入向二产业发展,向农户提供我们的高科技农业产品,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同时利用企业自身优势携手金融、科研、媒体以及各级政府等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探讨让农民富裕的可能捷径。这么多年的实践证明,要想让农民富裕,需要形成政府引导,企业组织,让农民成为主体的这样一个机制,而不能把农民抛在外面,比如只是简单地将农民土地进行流转这种形式基本不可行。刚才也有领导提到,为什么种植规模上去,但是单位效益却降下来,中国农业的主体从封建社会到现在就是个人,以个人为家庭主体,因为是自己的,所以耕作很认真,为自己地里除草,不计成本一遍两遍直到除干净,但是在规模种植下,按市场经济办事,除一遍草算一遍钱,这样的成本算下来就没有利润没办法生存。永业转变思路,从赚农民的钱转变为带领农民一起赚钱,把帮助农民增产增收放在核心位置上,把农民组织起来,带领农民,用科技,用服务帮助农民实现富裕。
去年因为有记者采访,我与几位记者以及金融机构的领导一起,走访了很多农户。在呼和浩特周边有一个100多个塑料大棚的蔬菜基地,其中有一对夫妇俩种植不到两亩地,一年收入15万,扣除成本5万,利润10万,人均5万。
从记者的视角来看,记者说他们看到一方面现代科技种植,解决了城市的食品安全问题;另一方面看到了这里的农户靠自己的劳动获得了尊重,他们依靠现代种植技术与高科技产品,生产出高品质的农产品,增产增收。这对种植户夫妇的人均50000元的收入远远大于平均6000多元的人均农民收入,而这种专业化种植无疑也是今后城镇化农民实现致富的一条路径。
从同行的金融机构领导的视角来看,他们看到这里人均一户10万元,当地100户农民,这里就有1000万的存款额度,每户10万元现金流。因此这么小的一个地方,一个很少人关注的领域,变成了金融家眼里的投资亮点。
永业希望用企业自身发展积攒下来的经验与智慧,与各方展开合作,与各级政府在以往合作的基础上继续创新,把永业科技服务模式进行推广复制。永业科技服务模式是以100万亩土地建一个科技服务体系,6万亩土地建一个科技服务站,1万亩土地建一个服务网点,通过科技服务体系,把农业生产的基础要素,包括生产资料、金融服务、科技指导等等立体地整合在一起,升级服务包括农业IT互联网信息技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输出,还可以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开发劳动服务等等,带领农民从一产业走到三产业服务,缩小城乡差距。这样的一个科技服务体系大致投入10个亿,它能够带来什么?预计可在当地实现1000人左右的就业,一年销售收入约10个亿左右,产生1个亿左右的利税,同时通过这样的模式来帮助农民,能够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也能够解决农民增产增收问题。
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要解决一些核心问题。只有政府、企业与农民多方受益,这样的解决路径才是和谐的才能走下去,也是未来的发展之路。谢谢大家。
孙林(农民日报社总编辑):感谢永业集团多年来对活动支持,下面我们请来自基层三位代表,做简要发言,首先请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右旗佈仁书记发言。
佈仁(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右旗书记):我简要的从三个方面介绍一下。苏尼特右旗行政区划属于锡林郭勒盟,位于锡林郭勒盟西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苏尼特右旗总面积2.24万平方公里,辖4个苏木、3个镇,总人口约7.8万人,由蒙、汉、回、满等11个民族组成,旗政府所在地为赛汉塔拉镇。苏尼特右旗农牧业生产形态属于牧业旗,牛羊放牧养殖传承至今。苏尼特右旗地处边疆,北与蒙古国交界,国境线长18.15公里。这是基本情况。
第二苏尼特右旗主要资源特征,苏尼特右旗畜牧业以养殖苏尼特羊和黄牛、西门塔尔良种肉牛为主。苏尼特羊是锡林郭勒草原苏尼特草地特有的原产地品种,于1997年被内蒙古自治区命名为地方良种;于2010年通过了农业部专家组实地验收和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的审定,正式被列入全国优良畜种名录,编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羊志)》。苏尼特羊肉以其肉质鲜嫩、高蛋白、低脂肪、无膻味等优点而闻名全国,也是国家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优质羊肉产品。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奋斗目标,提出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在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中,提出了“8337”的发展思路,其中包括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和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建成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沿边经济带。这为苏尼特右旗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苏尼特右旗旗委、政府抓住机遇,按照自治区党委的“8337”思路开拓进取,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和任务。内蒙古永业集团拟在苏尼特右旗建设中国天成国际畜牧业中心园区,利用
- 免责声明:
- 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10-5718 0536
- 3、本网欢迎作者投稿,投稿邮箱:zhouyx@accfutures.com(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中国区授权运营单位:布瑞克农业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布瑞克食品安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56号中航科技大厦706室 100086
电话: 13911333641 Email:940287388@qq.com
京ICP备11021666号-2
Copyright © 2008-2015 www.gfs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