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即将来临,记者近日走访市区各大超市发现,月饼作为中秋节的传统食品,已开始摆上柜台,抢占主导地位。与此同时,与中秋节市场相关的一些保健食品的销售也开始预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食品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的青睐。多数保健品价格较昂贵,如何科学地购买服用保健食品?记者进行了走访。
老年人迷信保健品功效
15日下午,记者走访市区多家超市和药店发现,一些保健食品被摆放在醒目的货架上。据天湖路一家超市工作人员说,每到传统佳节,保健品也会随之进入热销期。
“您要买什么样的保健品?打算送人还是自己服用?”在蕉城北路一家药店,记者刚走近保健品专柜,一名导购人员就开始指着琳琅满目的保健品介绍起来,有提高免疫、降血压血糖、缓解视疲劳的,价位也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除了送礼和看望病人,不少老年人很愿意花钱为自己购买保健品。市民程大妈表示,年纪大了就特别关注健康。为此,她每天锁定电视台的各类养生节目观看,还曾经早起去附近的酒店听健康讲座。她说,“听完健康讲座后,还有大米、鸡蛋、手镯等礼品赠送,不少老人还掏钱买了他们的保健产品。”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
针对保健品的功效,记者也随即采访了前来药店买药的市民,有的市民不能区分保健品和药品,甚至对保健品的功效深信不疑。王老伯告诉记者,他在广播里听到有种药物可以治疗视力模糊,于是就拨通该公司电话,购买了一个疗程。他说:“可能是心理作用,用了之后看东西确实清楚了,但如果没有继续使用,就和以前一样了”。
据了解,卫生部在1996年发布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中指出,保健食品系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市食药监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保健食品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虚假夸大宣传,打着“包治百病”之类的旗号,实际上是混淆产品属性,蒙骗群众;二是非法生产添加、超量使用禁限用物质,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原料等等。他建议市民,在服用保健品之前,最好应该先咨询医生,不要盲目跟风,保健品并不是服用越多越好;如果市民真的出现身体不适的话,更不能依赖保健品,应该及时就医。
买保健品要认准“小蓝帽”
如何才能识别虚假保健品?对此,记者采访了市食药监局食品流通科的相关人员。他告诉记者,每个保健食品内外包装上都应有“蓝帽子”标志。这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保健食品专用标志,为天蓝色,呈帽形。
采访中,市民林女士告诉记者,今年5月份她出差时曾在外地购买了一盒印有“蓝帽子”的保健食品,但在药店上班的朋友告诉她买到了假的保健食品。据介绍,凡是宣传或暗示有治疗功效的保健品都属于非法的。如果市民发现保健食品违法违规行为,可向当地工商部门、消委会进行投诉,或者拨打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热线电话12331投诉举报。
那么,如果消费者对所购买的保健品的真伪存有疑虑怎么办呢?对此,市食药监局工作人员介绍了一个比较稳妥的办法,就是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查询产品的真实情况。他说,“每个保健食品上都有一个批准文号,它只对应一个产品。如果上网查询不到,说明遇到假的保健食品了。”
- 免责声明:
- 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10-5718 0536
- 3、本网欢迎作者投稿,投稿邮箱:zhouyx@accfutures.com(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